黑森林的木制時鐘吸引著大眾的興趣,特別是帶有自動動偶的時鐘格外吸引人:巡邏的哨兵、鳴鐘的僧侶,甚至還有每小時宰殺一頭小牛的屠夫。來自維林根(Villingen)的奧古斯特 · 諾爾(August Noll)設(shè)計的“天文世界時鐘 ”是這些動偶時鐘的典范。他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,精力充沛,一絲不茍地守時。從1880年到1885年,他用了五年的時間,創(chuàng)造了這座寬3.5米、高3米,有無數(shù)指針的大型時鐘。1888年,就連富特旺根時鐘學(xué)校的教授弗蘭茲· 哈布克(Franz A. Hubbuch)也承認,根據(jù)《皇家德國工業(yè)法典》(lndustrial Code of lmperial Germany) 第55條的規(guī)定,奧古斯特 · 諾爾(August Noll)設(shè)計的這款時鐘應(yīng)該被視為一項商業(yè)和藝術(shù)成就。即使在今天,這座大型時鐘仍然是游客們的最愛。奧古斯特 · 諾爾(AugustNoll,1865年-1938年,德國時鐘博物館典藏)奧古斯特 · 諾爾的時鐘以一種流行的方式象征著時間的不同方面:16個小鐘面顯示著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時間;日歷和太陽位置的指示,一天的長度,月相反映了一年一天的流逝;眾多的動偶和自動機構(gòu)代表著短暫和宗教節(jié)日;在使徒的行列中,排在耶穌前面的十二個門徒受到祝福;一刻鐘與四大時代有關(guān),當最后,死神讓他的錘子落在鐘鈴上,代表他的最后一個小時來了。奧古斯特·諾爾(August Noll)的“世界天文鐘”,來自維林根(Villingen),1880年-1885年,上圖是2013年的狀況1872年,20歲的阿瑟·榮漢斯(Arthur Junghans)去了美國,了解那里的現(xiàn)代生產(chǎn)方法。由于沖壓零件和大規(guī)模生產(chǎn),來自康涅狄格州(Connecticut)的時鐘非常的便宜。當他回到施蘭貝格(Schramberg)后,阿瑟·榮漢斯(Arthur Junghans)在他的公司里引進了這些生產(chǎn)方法。這些新的“美國時鐘”起源于幫助減少材料的特殊機器,對各個部件都進行了優(yōu)化,使裝配速度盡可能地快,對堅固的鬧鐘機芯W(wǎng)10,設(shè)定了標準,并且大量生產(chǎn)。鬧鐘機芯W(wǎng)10, 榮漢斯兄弟(Gebrüder Junghans),來自施蘭貝格(Schramberg),約1890年來自黑森林的鬧鐘成為市場上價格最合理的鬧鐘,得益于這些鬧鐘,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之前,黑森林的時鐘出口量已經(jīng)占到了世界總出口量的60% 。20世紀初,榮漢斯( Junghans)成為歐洲最大的時鐘工廠。在20世紀,鬧鐘的外形經(jīng)歷了幾次變化。鬧鐘的基本形狀是所謂的“小型”鬧鐘。它圓圓的身體靠在兩只小腳上,頭頂上有一個響亮的鈴鐺。“打鈴式鬧鐘”是從1930年開始制造的,后蓋被用作共鳴器。新奇鬧鐘就會變得昂貴。無論是花的形狀還是精致的曲線,高價值的材料運用使這些時鐘在視覺上更具有吸引力。1930年的榮漢斯鬧鐘(Junghans alarm clocks)促銷展示 |